硬着陆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会更高,因为存在借新债还旧债的问题和继续借新债做新事的问题。而官僚体制本身就是预算最大化的倾向。
中国该如何跨越转型陷阱、改革陷阱?千头万绪,如何破冰?冯兴元:核心经济领域的改革,就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看如何化解重庆的地方债。三是重庆目前有34家A股上市公司,其国资委控股的有29家,有一些是公用事业方面的,还有一些竞争性领域的公司,完全可以减持股份。二是地方政府欠了银行的钱,需要允许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维稳,就必须考虑维权。
各个方面已就是否该转型基本达成共识。据说单单京沪高铁,就查出挪用截留贪污4.91亿元。中国在金融体制改革尚不充分和金融深化程度不高的条件下,出现的金融依赖现象和苗头,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但超过一定的限度,金融业自我扩展和衍生膨胀,并推动实体经济的产品和资产过度金融化,将形成巨大的虚拟经济泡沫,成为吸纳社会资源的引力黑洞,终将会危及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导致巨大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直接服务业,即以人的体力和技能直接提供服务。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农业、工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货币金融体系长足发展,整个经济体日益金融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式的,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级差式的,因而长期存在差别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人们常常批评工业增长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问题。广义的实体经济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直接服务业和工业化服务业。
因此,具有真实意义的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实体经济。但要认识到,中国以工业为核心的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一些产业领域的变革,而且是全方位的产业现代化。其实,如果没有工业发展,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将更加严重,而且根本没有解决的条件。最初,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有用物质,这类经济活动称为第一产业。
实际上,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金融依赖苗头。需要强调的是,作为第三产业的构成部分,金融业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合理限度内是具有真实增长意义的,其提供的服务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但在现阶段,如果不顾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将经济增长的期望过度寄托于服务业是不现实的,寄希望于虚拟经济的激剧扩张则更是充满风险的。首先,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建设任务仍很繁重。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体是实体产业,主要是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所以说,中国在上述两种产业技术含义上都面临着艰巨的产业转型升级任务。
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第二产业产品的需求弹性大,可以广泛运用科学与技术发明,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在产出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单位产出的价格下降。特别是面对中国的劳动力结构现状,只有高、中、低产业均衡发展,才能使就业状况得到持续改善,而保证就业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本义所在。
产业技术高低有两种含义,一是不同行业的物质性质决定的技术含量高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至今难以摆脱经济衰退的产业根源,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严重失衡。产业间巨大的比较利益差距使人才和资金的流动倾向于选择更具赢利性的虚拟经济投资方向。(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进入专题: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领域遇到的很多矛盾与困难,大部分是因其他方面的改革滞后和不配套引起的,这反过来又成为深化工业改革开放的障碍。其次,中国要解决所面临的所有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都必须依靠发达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先进的工业技术水平。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持续进步,这类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会提高,单位产出价格也可能下降。但问题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一些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还有进一步发展工业的需要和空间吗?其实,现实国情告诉我们,中国工业发展还有迫切的需要和巨大的空间,亟待构筑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
例如,通过银行和股市从民间汲取资金支持企业盲目扩张,一些企业依靠金融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等非主营投资来获利,社会资源越来越多地流向虚拟经济领域,资产金融化和资产价格泡沫化现象显现。这是一付切中时弊、发人深省的清醒剂,可以澄清思想,端正方向,指引正确的发展道路。
这类服务活动的劳动生产率通常难以持续提高,其单位产出价格趋向上升。各类产业都有产业链的低端和高端环节,从低端向高端产业链提升,各产业都有发展空间。
绝不要以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就一定是高附加值的,而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就一定是低附加值的。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导致中国经济产生不适当的去实业化和去制造业现象,进而扭曲实体经济与金融活动的关系。极度膨胀的金融系统因失去对实体经济的信心而崩溃坍塌,而拯救方式又不得不是饮鸩止渴式的金融宽松,至今难见尽头。因此,中国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巨大,必须以大规模工业品生产和供应为前提。
于是,社会投机气氛较浓,一夜暴富的资本神话创造了令人羡慕的财富英雄,实体产业发展却越来越失去脚踏实地的耐心和根基。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以及水电供应等,其中最主要部分是制造业。
第三类是金融服务业,即以货币金融运作为对象的经济活动。金融活动本应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和支持实体产业发展的,如果颠倒为实体产业反而成为金融活动的投资投机标的物,最终将削弱整个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和增长的基础。
二是在同一产业中所达到的技术水平有先进与落后的差别。十二五时期,中国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着力重构超越于各种特殊利益的公共决策机制,以避免改革方向发生不合理的利益偏向,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再次,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就必须有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工业体系。另一方面,工业产品的价格下降和服务业价格的上涨,也会使以现价计算的第三产业比重出现显著提高。而采用刺激和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质是货币本位的腐蚀和财政纪律的松弛,放纵虚拟经济泛滥以应对实体产业乏力的窘境。随着经济增长,第三产业比重会不断提高,这是水到渠成的。
在工业化时期,实体经济的核心和主体部分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这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第一产业基础上,人类将自然物质加工制造成各种产品,这类经济活动称为第二产业。
四、实体产业必须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全方位现代化十二五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特别是作为其主体的工业,肩负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在这样的体制环境中,工业发展多年来实行血拼式的竞争方式,在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额的代价。
工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产业载体,不仅本身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最重要领域,而且第一、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也必须以工业的技术创新和运用为基础。即使是在产业低端环节,只要产品做得更精致、更具有品牌声誉,也可以拥有强大竞争力。